定了!2023年我们践行这12本书

每年我都会在只管去做成长会带大家践行12本书,我们称之为“DO书”,这是什么意思呢?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看过的书真的太多了,但真正用起来、内化的却没有多少,而我自己的《小强升职记》、《只管去做》,包括能够成为自由职业,还包括我在时间管理这个领域持续输出,全都是因为我践行了一本书:《搞定》

难以想象吧?我践行了一本书就已经给我人生带来了这么大的变化!!

而另一方面我却看到很多人都只是在“读书”,最多就是写一点笔记和思维导图,然后感觉到读了很多书,自己却没有改变

这就很可惜了

所以这篇文章我就跟你分享:

1、只管去做成长会23年会践行哪些书

2、我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书?

3、到底怎样DO书?

请你继续往下看:

明年践行的12本书

我们2023年DO书单是这样的:

1月《只管去做》作者:邹小强,开年是大家制作年度计划的时候,所以借由这本书可以带领大家做出年度计划还有诊断年度计划,为新的一年开好头

2月《福格行为模型》作者:B.J.福格,为什么有些事情很容易养成习惯,另一些事情则很难?这本书帮我们找到驱动行为的3个关键要素

3月《认知天性》作者:Peter C. Brown / Henry L. Roediger III / Mark A. McDaniel,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学习的书,我会结合自己的践行经验来讲

4月《纳瓦尔宝典》作者:埃里克·乔根森,很多人不好意思谈钱,这样的卡点会限制创造财富的能力,这本书提到财富和幸福的关系,帮你疏通创富的卡点

5月《沟通的艺术》作者:罗纳德·B·阿德勒 / 拉塞尔·F·普罗科特,这是讲沟通非常专业的书,了解到底层逻辑之后,就能轻松驾驭其他沟通类的工具书了

6月《卡片笔记写作法》作者:申克·阿伦斯,这两年特别火的书,读完才发现,原来很厉害的人都是这样做笔记和写作的

7月《搞定3》作者:戴维·艾伦,GTD方法的经典书,我07年开始践行的是《搞定1》,后来我发现《搞定3》更加的成熟,所以今年带大家一起践行

8月《少有人走的路》作者:M·斯科特·派克,我每年都会选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而这本书是成长会小伙伴强烈推荐、不容错过的

9月《精力管理》作者:吉姆·洛尔、托尼·施瓦茨,从9月份开始的最后一个季度,往往都是特别忙碌的,践行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取得忙碌和休息的平衡

10月《重塑心灵》作者:李中莹,NLP是一门特别实用的心理技术,也是一门可以让你更放松、更快乐的技术,我自己参加过线下课程,受益匪浅

11月《金字塔原理》作者:芭芭拉名托,写作方面的经典书,第一年成长会的时候就带大家践行过,这次小伙伴强烈要求返场,刚好年底写工作总结用

12月《定位》作者:杰克·特劳特,关于品牌定位的书,在个人崛起的时代,不管是在公司上班,还是自媒体,都需要经营个人品牌

这时候你可能会说:这里面好几本书我都看过了,那么你有没有去践行呢?如果没有的话,还是一起来践行过再说吧

这些书是怎么选出来的?

我选DO书单有一个标准:经典方法论,这里面包括两个选书角度

第一是要足够经典,经过时间的考验之后,仍然被认可的书,比如说《金字塔原理》2002年出版,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仍然是各大书单的必读书,《定位》、《少有人走的路》也是多年沉淀的经典书

第二是要有方法论,便于践行,有些书是以方法论为主的,比如《搞定3》,甚至有个流程图,还有一些书是方法论不明显的,比如《少有人走的路》、《认知天性》,这时候我就要发挥自己“化书为行动”的能力了

比如戴维·艾伦提到的“自然计划法”,可能大部分的人读完就翻篇儿了,我们会有一个行动作业,专门让大家用这个方法去把自己工作中的一个项目落地,这样学以致用,大家就非常有收获

这是选书的标准:经典方法论,其实在DO书顺序上,我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比如,把《只管去做》放在一月,把《定位》调整到十二月,就是希望新年开始就带大家把年度目标计划做出来,然后到年底的时候拔高一个高度,从人生定位的角度去展望自己的额未来,心定了,就不会因为纠结浪费精力

再比如,这12本书有的是偏理性的商业书,有些是偏感性的故事书,还有些是心理学方面的书,有些是理财方面的书,我把他们都搭配起来,尽量不要连续两个月有相同类型的书,避免疲劳

这些选书的标准和小心思,都是为了让只管去做成长会的小伙伴更舒服的DO书,那么说了这么多DO书,具体到底是怎么做呢?

到底怎样“DO书”?

我的DO书法分成四个步骤:认真模仿、高质分享、深度反思、个性创造

1、认真模仿:学习一种方法,不要只把你认为好的留下,不好的就去掉,这样暴力拆卸,会让你看不到这个方法论背后的底层逻辑,比如说我的目标九宫格,记得有位读者问我:“强哥,这模板我能不能自己改一下呀?”

我的建议都是:至少先按我的模板践行3个月再说,3个月之后他给我微信留言:强哥,还是你这个模板好,越用越觉得暗藏玄机,所以,一开始就先严格按照书上要求的去做,不要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实践一段时间之后你才会理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设计

认真的模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哪儿呢?空杯心态,千万不要一看这个地方,哦,我懂,一看那个地方,哦,那不就是xxx吗,这样我们什么都学不到

所以我在每周的DO书课上,不仅仅会讲书里的知识点,还会去讲,我是如何认真模仿的

2、高质分享:我特别认同秋叶大叔提到的输出层级

你可以看这张图,输出层级从低到高分别是:

  • 读书笔记
  • 全书脉络思维导图
  • 写文章
  • 写书
  • 给他人讲授
  • 践行

大家可能都知道输入同时也要输出的道理,但是却一直在做低质量的输出,甚至无质量的输出,造成的结果就是知识并没有被内化

我去观察一个人对知识的内化程度分成三个高度,就拿时间管理来说:

第一个高度是:他掌握了时间管理

第二个高度是:他可以讲授时间管理

第三个高度是:他活出了时间管理的样子

我们带大家每月践行一本书,每周有一个行动作业,行动作业都会做点评,就是鼓励大家做更高层级的输出(践行),争取活出xxx的样子

3、深度反思:我们每周都有一个反思作业,这和《卡片笔记写作法》里的永久笔记有点类似

对于书中的某一句话,比如王阳明说:“工作即修行”,写一段自己的理解,不少于300字,相当于积累了一张自己的知识卡片

同时我们每周都有答疑,对于书里面不太确定的地方,都可以在每周答疑的时候一起交流和探讨,现实生活中可很少有这样一群人陪伴着你读书,还陪伴着你践行,还陪伴着你正儿八经的探讨

4、个性创造:在认真模仿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知识版本,才不会辛苦“坚持”,而是成为“自然”

方法是千篇一律的,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所以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版本,这就是一种创造,比如说《番茄工作法》,建议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但是我在认真模仿之后,创造了自己的版本

根据精力吃番茄,早晨精力好的时候,就多专注一会,设置45分钟倒计时,中午精力糟糕的时候,就设置10分钟倒计时,这就是我自己的知识版本

后来我还基于SMART原则创造了用于建立共同目标的SMART提问、以及个人效能环,等等

知识,应该能演化出无数个版本才对,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独特的经历和经验,反之,如果没有学以致用,知识和自己的经历经验结合不起来,看上去就是千篇一律的

结语

读书,更要DO书,如果你也想跟我们一起践行这12本书,欢迎加入只管去做成长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