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一次时间管理主题阅读?

其实这个标题本身就代表着对主题阅读的误解

主题阅读不仅仅是针对某个领域的阅读,比如:“心理学”、“写作”、“进化论”,这样选出来的势必都是和这个领域相关的书目,就像我之前列的书单,都是和心理学相关,这就有一定的局限

主题阅读更是针对某个研究题目的阅读,比如:“如何令一个人的内心更加强大?”、“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国家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你有没有发现,这时候我们主题阅读的书目就不限于心理学,或者经济学了,甚至新闻也有可能呀,然后以自己研究题目为核心,比较不同书籍对于这个题目的见解,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才是主题阅读

简单来讲:主题阅读是在针对某个领域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题目,再进行更大范围阅读、比较的方式,最后输出的成果可能是一篇论文、一本书或者一门课,所以我后续还会更新书单,到时候发在“强哥的解忧茶馆”里,欢迎跟进

搞清楚了主题阅读的误解,接下来跟你分享我进行主题阅读的五步法,虽然都是五步,但和《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提到的方法不一样,我认为书里的方法更偏重“明理”,就是通过阅读、分析、讨论,把是一个主题搞明白,我的主题阅读五步法,更偏重“成事”,以通过主题阅读之后能写一本书或者做一门课为目的

这五步分别是:1、确定书单范围,2、快速阅读,整理素材 3、理清要研究的问题 4、根据问题重新整合资料 5、输出大纲,制作课程或写书,下面我以好多年前做过的时间管理主题阅读为例,来跟你做详细介绍

1、确定书单范围

首先打破一个惯性认知:我要确定一份书单之后再去开始阅读,这是“死书单”了,我的书单是“活”的,在整个主题阅读的过程中,它都可以“生长”、“凋零”,总结一下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就一本书单”,没错,我开始进行时间管理主题阅读的时候,只有一本书,就是DavidAllen的《搞定》,那为啥还叫“主题阅读”呢?,因为我把这本书反复读了十几遍,还一直践行

这里面其实我很幸运的躲开了一个挑战,就是碎片化信息,2007年网络信息还不像现在这样无孔不入、榨干我们的注意力,所以我能够有大块的时间去阅读和践行《搞定》这本书

第二阶段是“关键字书单”,大约一年之后,我已经不满足只读一本书了,这时候我搜索“时间管理”关键字,把几乎所有看上去还不错的书,全都买了回来,大约30本左右吧

开始看的是比较慢的,一页一页认真看,大约读到第6本的时候,就发现:说来说去,核心的内容就那几个,后面有的书20分钟就翻看完了,当时我有个遗憾是没有把这30本书里重复率最高的几个观点、方法列出来,否则那将是时间管理的核心

第三阶段是“跨领域书单”,看了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之后,我一度认为这类书已经被我读完了(多么年少无知呀),有利的方面是我开始更多的去践行和分享,不利的是我的认知被局限,好多年没有突破性的成长

直到后来受到查理芒格“多元思维模型”的启发,我的书单生长的更加多元,包括了心理学、精力管理、教练技术、情绪管理,各个方面,精简后的这份书单可以在我的公众号浏览(强烈建议是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Y2MzYwMg==&mid=110000384&idx=1&sn=c513bf083d2861d2b2e8dd907fdacaeb&chksm=259f015d12e8884b67846a148b0f239e83ab2368abb7add6223fcf2ddd8fb157c4becf5b0675&scene=18#wechat_redirect

你看,从“就一本书单”,到“关键字书单”,再到“跨领域书单”,我的时间管理主题阅读书单就是这样生长起来的

2、快速阅读,整理素材

书单里的书很多,更何况还在不断生长,这要是一本一本读过去,恐怕真是无穷无尽了吧,那怎么快速抽取出书中重点,并且分类整理呢?

我的做法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所谓的“一个中心”,就是以我自己关心的内容为中心,而不是作者写出的内容,你看,任何一本书里的内容,都是作者关心的内容对吧,把30几本书摆到一块,作者们就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一样说个没完,请记住:你关心的才是重点

我们在“一个中心”的基础上,再开始第一个“基本点”,就是快速阅读,请对所有书大喊一声“请闭嘴!”,然后想想你关心什么内容,再去快速翻看书里面对应的部分就好了

比如说《只管去做》这本书,你关心的是什么呢?如何找到真正的目标,那么你就快速阅读从愿景孵化成目标的部分就好了

第二个“基本点”是什么呢?用思维导图整理重点内容,这张思维导图也是会生长的,每次快速阅读的时候,都可以在导图里加上点什么,或者减去点什么,不用担心导图会很大,如果你用数码工具的话,导图的节点都是可以伸缩的

读一本新书,就建立一个新的分支,快速阅读的同时,把重点收集到这个分支下面,书读完了,收拢这个分支,看上去内容就不会太多了,然后我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把不同书里面类似的观点用线连接起来,这种类似“双向链接”的技巧可以主题阅读的时候,让我看到各个作者都在谈论的焦点内容(其实用Obsidian更适合,这里就不展开了)

总之,以“自己关心的才是重点”为中心,坚持“快速阅读”和“整理重点”两个基本点,就能把书越读越薄

3、根据问题场景重新整合资料

据我观察,大多数人的所谓主题阅读就到上一步为止了,然后就输出一些文章呀、短视频呀、课程什么的,而我的主题阅读才刚刚开始……

这一步是要柑橘问题场景重新整合资料,我在时间管理方面列出了八个问题,以这些问题为线索,重新整理之前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这八个问题分别是:

  • 时:源头和发展历史?
  • 间:还有什么流派?风格?
  • 知:核心观点有哪些?
  • 识:印象深刻的案例?
  • 根:有哪些基本假设?
  • 本:这个领域的本质是什么?
  • 问:这个领域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 答:我对这个领域有什么独特见解?

我拿出其中两个问题来举例吧,比如说“还有什么流派?风格?”

我会在这个问题的下面,列出自己在主题阅读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六个流派和风格,以及他们的核心主张,这就让我建立起时间管理方面的大局观,起码是放眼全球了

还有“印象深刻的案例?”

这个问题之下,一部分是书里面的案例,另一部分是我自己运营社群和效能咨询过程中,积累的案例,都列在这个问题之下,比如说“工作比较忙乱,整天加班,重要事情无法推进怎么办?”

PS:如果你也希望能直接向我提问,可以加入我的解忧茶馆,72小时内无条件退款

这一步看上去是在编著自己关于时间管理的电子书,目录就是这八个问题,内容就是问题下面主题阅读的内容归纳,直接拿出出版也是有可能的

4、理清要研究的真正问题

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是:在做主题阅读之前打算研究的问题,往往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问题

比如说我一开始做时间管理主题阅读,就是想把所有的方法都罗列出来,就像把十八般兵器都搬回家一样,但是我开始进行主题阅读的时候,就进入一种“怀疑-确认-又怀疑-又确认”自己初心的过程,我想你应该也有类似的体会吧,这就是在进行更深入的挖掘

最后我发现,自己真正通过主题阅读想搞明白的问题是:

  • 成为一名时间管理者的成长路线图是什么?
  • 怎么评估和判断一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级别?
  • 我在时间管理方面的价值主张是什么?

找到这些我真正感兴趣、想要搞明白的问题后,我又重新审视自己读过的书,还有整理的资料,惊讶的发现,从这些书里根本无法找到我想要的答案,这时候,我才开始拓展书单,从时间管理相关,到心理学、精力管理、情绪管理,等等

5、输出大纲,制作课程或写书

读书学习一定要拿到成果,否则就很容易放弃

记得Z成长会有位小伙伴问我说:“强哥,我非常喜欢写作,想每天都找出1个小时的时间写东西,但总是坚持不下来该怎么办?”

当时我给了他两个建议,第一是别“每天写作”,先“连续七天,每天写作”就好了,第二个建议就是“通过7天写作,你想拿到什么成果?”

他说:“哎呀,这个还真的没想过,就想着写好了发出来就好了。”

很显然,这并不是所谓“成果”,后来我们给这7天写作设置了一个成果是:“吸引1000个粉丝”,这一下他写作的角度、动力都不一样了,轻松完成7天写作计划,这就是所谓的以终为始吧

那我是带着什么样的成果来做时间管理的主题阅读呢?

成果1:提炼出“个人效能环”的框架,并且注册知识产权,从一开始我就打算提炼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模型框架,在我读了那么多书之后,发现说来说去无非是在讲目标-计划-执行-反思,四个部分,“个人效能环”就出来了!

成果2:开发出时间管理训练营的课程体系,开始主题阅读的时候,其实训练营内容体系已经基本上有了,我的主要目的是补充一些案例进去,再看看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替换

成果3:建立起时间管理知识体系1.0版本,我在印象笔记里搭建起了“点-线-面-体”的知识体系,在只管去做成长会每年都会跟大家讲,在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话欢迎届时加入明年的Z成长会

通过主题阅读建立起知识体系之后,你再阅读别的书会更快更轻松,只需要把书中可以用的素材、观点,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里就好了

这就是我做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1、确定书单范围,2、快速阅读,整理素材 3、理清要研究的问题 4、根据问题重新整合资料 5、输出大纲,制作课程或写书

结语

主题阅读就是一个把自己的认知打散、再重塑,再打散、再重塑的过程,希望你能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