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事业全都要!那到底该怎么做取舍?

家庭、事业、自我,这三者没有所谓的平衡,只有取舍,就像玩跷跷板,事业翘起来,家庭就要放下去,然后上上下下,保持动态的平衡

前两天跟文叨叨老师连麦的时候,就提到这种情况,当时她的宝宝刚刚2岁多,正是费妈的时候,但是她又有一颗事业心,这时候该怎么做取舍呢?其实是有方法可以用的,一共是三步:坚定所要、深度分析、做好兜底

1、知道要什么才能取舍

前面说了,家庭、事业、自我的平衡其实就是做取舍,而做取舍,其实就是质问自己:“我现阶段到底要什么?”

请注意,这里面有个关键词:“现阶段”,你说家庭重要不重要?重要!事业重要不重要?重要!自我呢?也重要!然后就开始内耗了,这时候我们要把时间线拉长,承认这三方面都很重要,同时对于现阶段的自己来说,哪个更为重要一点?这里面的窍门是把这三方面拿到一起进行比较

像文叨叨老师,经过比较,她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现阶段最想要的就是重返职场,搞事业!这真的很需要自我认知和勇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必然会面临担心和内疚,比如孩子这么小,送到幼儿园会不会难以适应?会不会容易生病?会不会老人指责?

很多人这时候就退回到内耗的囚笼中了,那到底该怎么破?

2、深度思考才更加坚定

文叨叨老师连麦的时候讲了她是怎么从感性感觉到深度思考的,之前她做图书编辑,怎么确定一本书的书名呢?往往是特别有经验的老编辑,在会议室,猛抽几支烟,然后……很棒的书名就出来了,请教老编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回答是:直觉

后来她到了技术公司做产品经理,那些搞技术的IT男可不吃这一套,跟他们提一个需求的同时,要“预判对方的预判”,想好对方可能会反问些什么,否则就会哑口无言很尴尬,比如:你这个功能做的客户不满意,请再调整一下,对方就会反问:客户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评判高效的依据是什么?等等

于是文叨叨老师深度思考的习惯就建立起来了,然后运用在送孩子去幼儿园小小班的担心和内疚上,她阅读了大量的资料,通过数据和理论,再加上对周围人的了解,然后在这些的基础上进行深思,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完全可以送孩子到幼儿园,看到了吗?这是深度思考之后的坚定!

而很多仍然在“既想要”和“又担心”中间内耗的人,往往没有这个独立深思的过程,我经常说:“用行动穿越情绪”,那么现在可以加上:“用深思坚定行动”

光坚定就完了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呀!

3、做好兜底才更加放心

没有兜底的坚定,是高风险的,就像你坚定的攀登珠穆朗玛峰,而没有一点保护措施一样

送孩子上幼儿园小小班的兜底是什么呢?万一老人发脾气责怪,自己能否接受?有什么解决办法?万一孩子经常生病,自己能否接受?有什么解决办法?(准备预案)在什么情况下就放弃这个方案?(底线思维)

我见过一些盲目跟风,后来吃亏的例子,有一位创业者,事业还比较顺,手头有一些钱,但是没时间打理,后来他认识了一位投资股票方面比较懂的朋友,做法很简单,经常请朋友吃饭,然后朋友买啥,他就买啥,结果呢?3个月亏了30%,而那位朋友则在14%浮亏的时候就清仓了,人家有兜底,他没兜底

还有一位妈妈,让孩子上的私立学校,后来她们班的一些妈妈决定不卷了,带孩子去了大理,享受更自由、更释放的学习生活,她也跟着去了,6年后,一起去大理的那些孩子都在父母的支持下去国外念书了,仍然很自由、很释放,她没那么多钱供孩子出国,这时候又考不到国内的好学校,就很后悔,人家有兜底,她没兜底

所以不建议盲目跟风和单纯模仿,你可能不知道人家的底牌

说回到怎么在工作、事业和自我之间做取舍的话题,一共是三步:知道要什么才能取舍,深度思考才更加坚定,做好兜底才更加放心

结语

我们只看到鸭子在水面上悠闲安逸地游动,但潜入水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它的鸭蹼一直都在拼命地划动着,从未有一刻停歇,这就是“鸭子定律”,人生的平衡也是如此,没有一劳永逸的平衡,只有动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