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5年的知识管理系统直接推翻重来了!

你的笔记和知识管理系统是不是:

  • 总觉得现在的分类方式不够完善,一直纠结于怎么更加合理的分类
  • 运转一段时间就觉得太麻烦,就放弃了

我有过和你一样的困惑,当我三刷《卡片笔记写作法》之后,终于下定决心把我坚持5年之久的资料管理系统全部推翻,按照卡片笔记的底层逻辑重新搭建,新旧笔记系统有什么区别?到底这套新系统运转怎么样?你可以先大概看一下:

我过去的知识管理系统就像图书馆,分门别类的把资料保存好,但现在我是以应用场景为导向,比如我用这些资料干嘛呢?写书、保存目标达成的成果、积累思维模型,总结成一句话:以前想的是怎么保存这些资料,现在想的是怎么运用这些资料

接下来我给你展开介绍一下各种分类的细节经验:

1、收集年度目标成果

一句话就能讲明白:以一篇九宫格笔记为核心,链接到对应的页面,就可以了

这个是我2023年的目标九宫格,点击樱木像素拼,就能看到我这个月刚刚完成的作品

这个是全家人去环球影城,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照片视频放上去就行了,比如这张是跑去刷哈利波特、这张是喝黄油啤酒

完成冥想100天的目标之后,我只需要保存一个结果画面就好了,过程统计什么的就不需要了

我把这些按年份划分,你想想,20年后可以浏览每年的年度目标达成情况,是不是有种人生跃然而出的感觉

2、积累多元思维模型

多元思维模型来自于查理芒格,他说:“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这世界就像一颗钉子”,举个例子:如果你肚子疼去医院,消化科大概率会判断是消化系统问题、肝胆科会先排查肝胆问题、中医诊所判断是气血不畅,总之,大家都会从自己熟悉、擅长的角度来解释现象

我也一样,所以我打算践行多元思维模型,怎么做呢?先制作一个模板,包括:名称、概念、核心要点、应用场景、相关案例、时间思考、相关链接,每次收集资料的时候,越快越好,不一定每项都写,事后回顾的时候,会再做补充

你可以想象下,当我以后写效能咨询手记的时候,应用到了哪个模型,就用双向链接的方式对应起来,慢慢的,我就能发现,同一个咨询问题,可以对应到n个模型解决,就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3、建立时间管理知识体系

我践行时间管理15年,并且专门陪伴大家一起提升时间管理能力,所以我有一套自己的时间管理知识体系,比较特别的地方是:我用“点-线-面-体”进行分类

点:数据点,单个笔记,这和我们平时做法差不多,看到一些好的案例、资料、数据、模型,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之后,保存到单个笔记里

线:资料线,一个笔记本,我每周都会在Z成长会答疑,然后以大家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线索,把相关资料搜集在一起,这样一条线把多枚珍珠串起来的感觉

面:知识面,一本电子书,任何一个领域深钻下去都是和其他领域息息相关的,比如时间管理领域就和心理学、神经科学相关,我自己建立了一个模型:“时间知识,根本问答”,比如时:源头和发展历史?间: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流派?风格?知:核心观点有哪些?具体就不展开了

体:智慧体,一个笔记本组,知识管理的尽头是金句,这些金句是高度浓缩的,高度智慧的,来听听我们老祖宗留下的金句吧: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得饶人处且饶人,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都是智慧体,所以时间管理领域,我也在刻意提炼一些金句

这是我的时间管理知识体系的大概样貌

4、其他独立项目

正因为《卡片笔记写作法》给我带来这么大的颠覆和帮助,所以打算专门开发一节小课,如果是我之前的做法,可能是到各个分类里面去寻找相关的资料,但现在我专门建立一个笔记本,把开发这门课相关的资料随时收集进来

跟原来重复了也没关系,这样有两个好处,一个是让我比较聚焦,只关注这一个笔记本就好了,准备写逐字稿的时候,就用“逛画廊”的方式,把所有笔记打开,随便逛逛,如果产生了新灵感和想法,就开始写,如果没有的话没关系,关掉,做别的事情,找个时间继续来“逛画廊”,所以对我来说没有写不出来的时候,因为只在能写的时候才写

第二个好处是方便我梳理逻辑顺序,比如说我这节课打算分为5个模块,那么我一个笔记就是一个模块,大致内容都写进去,然后在去修改内容和调整顺序的时候,可以选择这5篇笔记,然后生成思维导图目录,在里面调整顺序,补充内容,一节课的思路就梳理出来了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问:那原来的资料怎么办呢?重新归类进取吗?不,我直接建立一个归档笔记,把之前所有的东西都移动进取,跟过去彻底说byebye,你可以想想看,你收集的那么多笔记,有多少是看过第二遍的呢?

这是一种重启的勇气,不破不立嘛,新系统运行这么长时间了,我没有发现什么损失,因为要找原来的东西搜索一下都能很方便找到

结语

如果你也有建立自己的资料管理体系的话,一定深有感触,这样颠覆性的升级带来的时间精力成本是巨大的,那我为啥还一定要升级呢?不如你来告诉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