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了2000+时间日志后,我发现了7个假象

下面这几个观点,哪些是你认同的?

  • 总是爱玩手机,是因为手机太有吸引力了
  • 因为记忆力不好,所以老忘事儿
  • 培养习惯总是三分钟热度,是因为缺少毅力
  • 总是迟到,是因为这个城市交通拥堵
  • 因为自己想要的很多,所以目标就很多

这些观点我原来也是挺认同的,但后来都被一一颠覆了,咋回事?这要从一个工具说起……

我所有的系列课、训练营,还有一对一咨询时,都会用到一个工具,就是时间日志,它就像魔镜一样,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我的印象笔记里搜索“时间日志”,发现最早的一篇来自于2013年12月10日

到目前为止我应该看过至少2000份时间日志了

《原则》作者瑞·达利欧说:“要做一个超级现实的人”,以下就是我跟来访者探讨时间日志所发现的“现实”,可能也会颠覆你的认知

1、整天忙乱,不是因为行动力差,而是缺少终结事情的能力

一件事结束了,我们才能把它放下,但是我通过时间日志发现,小A在不停的“开始”事情,但都没有“结束”事情,导致他堆积的事情越来越多

比如说:他正在找一份资料,这时候同事跟他要上周的销售数据,于是他就去准备销售数据,你看,在这个过程中,他同时开启了两件事,你看,他的行动力越强,是不是同时开始的事情就越多?和电脑同时开了多个应用程序一样,导致大脑资源不够用,所以:缺少“终结”能力的行动力,是忙乱的行动力

就像电脑有一个并发数的限制(也就是同时打开软件数量),你仔细觉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每个人也有一个同时处理事情数量的限制(这个值可以通过训练提高),有些人同时做3件事就崩溃了,有些人同时做10件事才崩溃

所以我给他的建议是:跟同事约好10分钟后发给他,然后先把资料找到,结束一件事情,就会更轻松一些,更多的去结束事情,才能更多的开启事情,这才是真正的行动力

2、下意识掏手机,不是查看信息,而是不知道该干嘛

据统计,现代人大约每6分钟查看一下手机,但你有没有发现,在某些特殊的场合,比如说地铁上,或者等人的时候,这个频率会更高,可能每2分钟就会查看一下手机

那你打开手机通常会干嘛呢?刷刷新闻?刷刷视频?看看电子书?小C就说自己有类似的手机依赖症,我们聊的时候发现,他不是真的需要获取那些信息,只不过是不知道该干嘛罢了,所以他在手机上不停刷新短视频页面、不停的在多个程序之间切换、不停的打开股票软件

总而言之,当我们不知道此刻该做些什么的时候,出于一种行为惯性,就会打开手机,填充时间空隙,显得我们很忙,这是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后遗症

所以我给他的建议是:学习正念冥想,只要有空了,就随时随地做正念冥想,比如地铁上,盯着某个螺钉,放空自己,这样既填充了时间空隙,也能让自己真正放松下来,在快节奏的环境下,更要学会自我降速

3、总是迟到的人,不是因为没时间观念,而是没把承诺当回事

迟到的理由千千万,什么堵车啦、出门突然接个电话啦、找不到衣服啦,然后用“我没有时间观念”来自嘲,就像是我已经捅自己一刀了,你还能把我怎么样?

偶尔一次倒是没什么,如果经常迟到,那就说明一点:你没把承诺当回事,而所谓的时间管理,管理的就是这些承诺,你看,你给自己定下一年读40本书的目标,这就是你对自己的承诺啊,你答应同事下午给他发邮件,这就是你给同事做出的承诺啊,你跟孩子约好了周末去公园,这就是你跟孩子的承诺啊

如果你把上面这些只是当做一个任务,而没有当做一个契约的话,那么自然对你的约束力就没有那么强,拖延就很容易发生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修炼时间管理的内力,也就是契约精神,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事情,如果答应了,就尽最大努力做到,就算做不到,也要及时反馈,当我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才猛然发现,这些都是我父亲在我小学的时候就一直这样要求我,感恩

4、每天都是救火队员,不是事情太多,而是没有把事情记下来

大脑擅长的不是记忆,而是思考,你可以试试,大脑记住超过7件事,就很容易产生遗忘

小D就说他经常忘事儿,从时间日志上看,他的一天是救火的一天,你可以想象到每当别人打电话催他或者提醒他的时候,小D就得把手头的事情全部放下,立即去做忘掉的那件事,然后另一个人又来催他……就这样陷入炼狱当中

我给他的建议很简单,就是把答应别人的事情写下来,把写下来的事情做到,当时我让他花10分钟的时间把目前脑袋里的事情都写下来,结果让他很意外,他原本以为事情会很多,最后只写出来了12件,这说明什么呢?其实要做的事情不多,只不过总被别人催着干罢了

5、晚上不想睡,不是爱刷手机,而是不舍得睡

无数人都在跟我说晚上不想睡觉,早晨不想起床这个事儿该怎么解决,我把他的每日计划和时间日志拿来一看,就发现了一个规律:如果当天日计划上重要的事情都完成了(不是完成所有事儿哦),就手机刷的少,睡的也早,反之,越是一天啥都没干,越是拖着不想睡觉

这是啥原因呢?我们晚上不想睡,不是因为爱刷手机,而是因为想做的事情都没做不舍得睡,刚好用手机打发时间,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为什么不爬起来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完呢?

这就是被吓住了,有些人想每天跑步、看书,愿望很好,但行动力跟不上,想到还有这么重要的事情没做,就很焦虑,为了缓解这种焦虑,就开始刷手机不睡觉,因为不睡觉代表着今天没有结束,意味着还有完成跑步、看书的希望,这当然是自欺欺人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用微习惯,比如你晚上发现懒得出去跑步了,那就在家跑一圈,发现今天没有看书,那就去读上一页,这和自欺欺人的区别是:至少你真正做了,并且一般跑了一圈就想跑第二圈,读了一页就想读第二页,引发连锁反应

6、三分钟热度,不是没有毅力,而是太关注结果

每当我们培养习惯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我们都说自己没有足够的毅力,其实这只是表面的假象,通过和几位培养习惯失败的小伙伴交流,发现他们都把注意力放到了结果上,而不是过程

比如说:我今天一定要跑5公里,我要坚持21天写作,对结果的关注就像对考试分数的关注一样,会让我们“为了跑步而跑步”、“为了写作而写作”,失去了内心真正的动力,自然就很容易放弃了,所谓的坚持,只不过是放弃前的硬撑而已

我的建议是:把关注点放到培养习惯的过程中,跑步的时候让你有什么感受?畅快?舒服?精力恢复?睡眠质量提高?写作的时候让你有什么感受?被点赞评论的认同感?成文之后的成就感?总之,去享受过程而非达成结果,反而能持续行动

7、总在抱怨的人,不是受到不公平待遇,而是缺少行动的勇气

持续抱怨意味着陷入到了情绪漩涡无法自拔,唯有行动能带我们穿越情绪,当穿越情绪之后,抱怨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总在抱怨的人,通常都是缺少行动的勇气

小E拿着时间日志来跟我聊的时候,不停的说着老板布置任务多,又变来变去,说客户也是把人当猴耍,没有个准话,说同事也总是打扰他,以至于无法安心工作……我问他说:既然如此,你打算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一切呢?

他先是一愣,然后叹气:哎……给老板打工,靠客户吃饭,我能有什么办法呢?我继续问:假设有办法改变的话,你觉得会是什么办法?奇迹发生了,他一下子说出了4种改变的方法

你看,他之前因为缺少行动的勇气,干脆用抱怨蒙上眼睛,对改变视而不见

结语

时间日志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魔镜,我这里有一个如何记录时间日志的免费课,扫码拿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