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学生问出关于时间的哲学问题,你该怎么回答?

前几天,微信上有个朋友突然发消息说:“我有个儿子,今年二年级。今晚,他突然非常郑重地跟我说:妈妈,我想用五分钟跟你探讨一个问题。就是我想了解一下我的时间。我算过了,我一天除了睡觉,有13个小时,扣掉吃喝拉撒2小时,做作业3小时,那我还有8小时的玩的时间。为什么我不觉得我有这么多时间在玩呢?”

你比较认同下面哪种回答方式?

  • A:“这是因为你玩的时候太投入了,所以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 B:“我给你讲个故事……当你和一个美女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而当你和一个糟老头子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你有什么启发呢?”
  • C:“胡思乱想啥呢!作业写完没?写完了我再给你出几道口算题。”

第一种回答是直接给出自己的答案,你给了答案,对于这个问题,孩子就只有一个答案,你不给答案,对于这个问题,他有n个答案

第二种回答是借由故事启发思考,这很好,然后呢?我个人觉得启发之后还要再收敛到行动上,才会比较落地

第三种回答是……没有回答

我觉得孩子问出的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很深刻、而且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我分享一下自己的做法,仅供参考

1、看见问题的背后发生了什么

当孩子问出这种哲学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意识到:一个高质量的亲子对话时刻到来了

孩子绝对不是“突然”提出这个问题的,可想而知他一定经过了自己努力的思考,但仍然没有答案,或者是有好几个答案却不知道究竟哪一个正确

所以这时候我们不需要先就事论事的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带着好奇去关心问题的背后,他这个人的状态怎样。

比如说:“发生了什么让你想到这个问题的呢?”

这时候孩子可能会说:“我很好奇我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也有可能会说:“你说我整天都在玩,我想证明我根本没有。”

还有可能会说:“我想知道怎么让上学的时间也像玩一样,过的快一点。”

你看,同一个问题的背后,孩子的想法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些不同的想法又是由不同的事情触发的

2、正面给出自己的想法、引发思考

很多教育专家的观点是不要给孩子答案,因为这会限制他们的想象力,所以尽量用启发式提问来引导孩子,但我觉得既然孩子问我们问题,一定是渴望得到答案的,如果这个需求不满足,孩子会不会略有些失望呢?

所以我会正面给出自己的想法,但会强调这只是我的想法,并不是答案

比如:“我认为这是因为感觉和事实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玩个游戏,设置1分钟的闹钟,然后我们在心里默数60秒,看看结果会怎么样……你看,闹钟响了,我们还没数完,这就说明我们用感觉在心里默数的和事实上的闹钟是不一样的,这是我的想法,你觉得呢?”

给孩子回答,但又不限制他的独立思考,这个度挺难把握的,我的关键点有两个:第一就是用“我认为……”开头,这就代表着我自己的观点,第二是用“你觉得呢?”结尾,这样去引发他的思考

双方都有自己的观点了,就可以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当然,回答孩子“哲学”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去问自己这个“哲学”问题,所以现在也很提倡“教练式父母”,也就是多用问题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我觉得这是不冲突的,完全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之后,再说出自己的想法

3、落地成行动

不管是给孩子讲道理,还是用问题引导,还是做游戏体验,还是用会议方式跟孩子探讨,家长们很容易忽略这最后一个步骤:落地成行动

我们个人成长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学了很多的东西,那些东西都很好,但是如果没有亲自落地付诸行动,都不能够内化到自己的心里,孩子出于好奇提出了问题,家长用自己的方法回答了问题、引发了思考,如果没有付诸行动,孩子很快就会忘掉

怎么落地成行动呢?我们可以这样问:“那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感觉和现实不一致的情况呢?要不要一起找一找?”

还可以问:“既然你觉得没有玩那么多时间,但确实花了那么多时间,那你打算怎么做呢?”

最后一定要回到问题本身,并且落地成行动,这个才叫做圆满

我微信上那个朋友跟孩子采取的行动就是:帮助孩子记录一天的时间花销,共同找出“时间都去哪儿了”的答案,就像是一次寻宝之旅,真的是特别用心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啊。

结语

所谓哲学都是自己的哲学,别人的哲学对我们来说,叫做知识。

我想说的没有别的,就是请珍惜这样一个高质量的亲子对话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