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不好的时候,其实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经常有人问我说:强哥,一干活就累,累了就不想干活咋办?之前我的回答都是:累了那就歇一会,等精力恢复了再干活

但结果往往是……一歇下来就刷手机,一刷手机就更不想干活了,现在我尝试了一种新策略,还挺有效的,就是根据精力的周期来分配不同类型的事情,也就是说“根据自己的精力状态合理安排事情”

这样即使我的精力不好,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减少刷手机的时间,我把它叫做“强哥精力时钟”(受“美林时钟”启发,它是美国投行美林证券提出的一个资产配置理论),今天就把这个策略分享给你

0、精力变化的四个阶段

以专注度和意志力为参考,强哥将精力周期分成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精力旺盛、精力下降、精力不济、精力恢复,很多人认为,精力好的时候就多做一点事情,精力差的时候就少做一点事情,我觉得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精力状态来合理分配不同类型的事情:

  • 精力充沛的时候,做创造性和有挑战的事情,比如说写作、构思产品方案,这些属于创造性的工作,还有跟难缠的客户沟通,这属于有挑战的事情
  • 精力涣散的时候,做机械重复和简单执行的事情,比如说制作excel表格、打印资料发邮件、客户回访记录
  • 精力透支的时候,做放松和无压力的事情,比如说散步、跟同事交流、回复消息
  • 精力好转的时候,做有挑战和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比如说写周总结、组织会议

我们的一天当中,往往要经历2-3个这样的精力周期,根据这个周期合理分配事情,会更加平稳和高效,如果把精力比作海浪,把要做的事情比喻成冲浪板,把状态比作冲浪人,那么不论海浪的情况怎么样,都可以用冲浪板去适应海浪,顺势而为,那么冲浪者就会更加愉悦、稳定

当然,要用好这个精力时钟,需要对自己的精力有很好的觉察,需要对手头的事情进行挑战性、困难度的评估分类,具体的做法分三步

1、记录精力日志

就像使用时间日志一样,用三天的时间记录一下自己的精力变化情况,就四种状态,对应前面的“精力充沛”、“精力涣散”、“精力透支”、“精力好转”,可以设置一个1小时的循环提醒,时间到了就记录一下刚才那一个小时自己的精力状态,记录下来类似下面这张图

当然,你可能一下子很难区分是充沛?涣散?还是透支,没关系,我们先大概描述一下,充沛的状态就是注意力很专注+身体没有任何不适+非常清醒,而透支状态就恰恰相反,头晕脑胀+腰酸背痛+视线模糊无法聚焦,介于这两者之间,就是涣散,而精力好转往往发生于午饭或者茶歇或者跟同事聊天之后

记录三天精力日志,就能大致总结出一个规律,在时间轴上画出自己的精力状态分布

2、区分任务属性

记得有一次参加山里的露营活动,带队老师捡起两片叶子问我们:这两片叶子一样吗?我看了一眼说:长的差不多,然后老师向前走了一步把叶子递到我眼前说:“你再仔细看看?”这时候我才发现,两片叶子脉络、锯齿形状、颜色,都是不同的,完全是两片不同的叶子

我们每天遇到的待办事项也是一样,看上去都“差不多”,仔细去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差很多”,可以说完全不同

你现在可以试着来区分一下:写作、构思产品方案、制作excel表格、打印资料发邮件、客户回访记录、散步、跟同事交流、回复消息、写周总结、组织会议

哪些是创造性和有挑战的?机械重复和简单执行的?放松和无压力的?有挑战和能力范围内的?

然后按照对应关系,把精力状态和不同属性的任务匹配起来,这样我们就多了一种安排每日计划的角度:根据精力状态来安排计划,更适合精力很容易透支,且透支就啥也不想干的小伙伴

3、跳出形式,内化成框架

前面的步骤其实是一种刻意练习,将精力和任务匹配起来,让你对“强哥精力时钟”有更深的了解,那真正去应用的时候,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我的做法是:

保持对自己精力状态的觉察,当我精力透支的时候,就刻意去做一些有助于精力恢复的事情,喝茶、跟人交流之类(每个人恢复精力的事情不太一样),当我精力充沛的时候,从清单里选出创造性的事情去做,把“强哥精力时钟”内化成你的一个框架,就能游刃有余的安排事情了

也就是说,我不会把一天的待办事项安排的那么死板,必须几点做什么,当然,这也是自由职业者的好处吧 :) 我会根据精力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计划,这又和很多人的认知不一样,他们认为计划定好就不能变,变了就很焦虑

还记得我前面关于冲浪的比喻吗?我的计划是会随着精力变化而变化的,拥抱变化,而不是拒绝变化

结语

我经常会把其他领域的模型、方法、理念,应用在时间管理领域,这样可以帮助我内化和融会贯通,所以你也可以试试:在xxx领域,有什么方法是可以应用在zzz领域的?在评论区回复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