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了3门以上在线课的朋友请注意这3点

如果你有工作、有家庭,并且还报了3门以上的在线课、训练营、直播课,那么基本上你的状态是这样的:

  • 很焦虑:课程作业都没做,整天被助教催,但是看到别的同学作业完成的那么优秀,自己也想做到最好,于是一直拖着没有写
  • 没行动:老师们讲的都太有道理了,干货好多,需要好多时间才行消化,于是乎就一直没有把老师讲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行动
  • 乱糟糟:原本时间就不够用,现在又要上这些课,工作、工作没办法投入,家庭、家庭没时间照顾,课程、课程也是听得零零碎碎,什么都想要做但什么都没做好

现在太可怕了,全部都在做线上课,都在直播,都在短视频,这会让人们更加难以专注(我也有在线课和全年陪伴的成长会)

但这并不是老师们的错、平台的错,我们都是成年人,应该自己对自己的时间分配负责,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不能把自己很焦虑、没行动、乱糟糟的原因归结到过多的课程和挥舞着鞭子的助教身上

所以在这里我给你三个建议,它们会帮你在这个信息轰炸的时代,照顾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1、自我设限

建议你同时学习的课程不要超过三门,把一门学精比走马观花三门要好

学习一门课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超出你的想象,就拿21天的xx训练营来说,看上去只有7节课+4次答疑,总共大约8个小时左右,21天这么长的时间还能拿不出8小时上课?

还真不一定能拿出来,因为群内交流,占用了你每天的碎片时间,就按只有7次作业来算,每次作业花一个小时,再加上跟发朋友圈一样,你提交了作业肯定想知道大家的反馈,然后不停的刷

这么算的话,一门课需要大约21小时,也就是说每天花你1小时时间,那么三门课就是每天3小时时间,请问你每天有那么多的可支配时间吗?

所以就像买衣服一样,别看见好的就买,也算算自己有没有那么多钱

其实你在学习一门课的时候,完全可以让它产生复利

只管去做成长会里有小伙伴说,他参加了两门课,还想参加第三门关于思考力的课,但有点纠结,因为担心时间不够用,我很直接的告诉他,你完成这两门之后再报别的

而且在成长会里完全可以训练他的思考力,先去阅读一下思考力的书都包括了哪些模型,然后把每次写作业都当做刻意练习,用这些模型框架来写作业,还可以从思考力模型的角度去逆向拆解我的课,这就叫做一箭双雕,让时间产生复利(一次投入,多种回报)

总之,自我设限能促使你思考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到底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2、安排好时间

这里要改变一个认知:不要等忙完有时间的时候再去学习,而是提前安排好学习的时间,因为你是永远忙不完的。

比如说你想着中午休息的时候看书,往往中午吃完饭同事们一起聊天,就看不成了,你想着下班后回家了看书,往往吃完饭就不想动弹了,你想着有空了就看书,结果往往是没有空。

所以我有两个建议:

  • 每周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可以是地铁上班路上,可以是晚饭后的一小时,可以是早起的一小时,总之一定要提前就安排好
  • 尽量固定下来,这样能形成学习习惯,也好跟别人协调时间,比如你可以跟家人商量,每周三和周四晚上要学习,这两天辛苦他们来做饭、收拾,其他时间你来做饭收拾,他们知道了你的时间安排,你们就可以协作起来了。

除此之外倍速播放是必须的,这样可以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听完课程,如果真的没有时间听课,也不要放弃,那样你心里会不安,你完全可以浏览一下文字稿,5分钟就能了解课程的概况,5分钟时间都没有你可以读一下同学们的笔记,也能对课程有个大致了解,聊胜于无嘛,而且最重要的是你没有那种亏欠感了

3、学会分辨课程品质

凡事只要做的人多了,就容易鱼龙混杂,这时候就看你有没有一双火眼晶晶了

有些时候不能光图便宜,同样是整理课,有的是2000,有的是1500,普通人会觉得,内容看上去差不多,那肯定是1500的比较划算

请注意,你看到的只是“价格”方面的划算,我来帮你算算投入产出方面是不是划算

一门课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课程内容?服务?答疑?氛围?

我的回答是:以上全有,你只看到了课程内容差不多,有没有想过服务、答疑、氛围方面怎么样呢?这些可能在你购买之前是不知道的,那就要想办法跟参加过课程的人聊一聊,如果你在乎自己的时间,是应该做这样的调查的

一个简单的逻辑是成本高的,他的售价不会太低,因为他会亏本

老师录制课程内容成本其实是比较低的,就是自己花点时间开发课程,然后自己录制和剪辑,一门课的成本主要体现在服务上,秋叶大叔他们家的训练营都比其他家的贵一点,但是服务却好了不止一点,那些大咖分享、班主任、后台支持系统,全部是要花成本的

当然,我也不是说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我的意思是不要只图便宜

我开课,也去上别人的课,我分辨一门课是不是值得去上,通常从这两个角度考虑:

  • 从专业程度看老师:有些是在这个领域耕耘8年以上的,有些是因为知识付费的风口突然转过来的,那我还是比较相信前者,值得一提的是不要太看重背书,我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专业就看三点,第一,是不是在这个领域持续10年以上,这可以折射出经验程度,第二,是不是出版过相关领域的专著,这可以折射出知识体系,第三,有没有超过1000个一对一咨询案例,这折射出他的指导能力,会讲课的不一定会指导学员
  • 从口碑看服务:我一般不看文案里的口碑,我尽量看喜马拉雅或者豆瓣或者知乎这样开放平台的评论,这样不太会刷好评,而且有个小技巧,我会直接拉到最底下看差评,这里面要注意:一定会有差评,这很正常,我的课也有差评,只要数量不超过5%,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我看一下差评内容,如果是抱怨类的,我不予考虑,如果是说出具体哪里不满意的,我就比较注意了

总之,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像找对象一样选择课程,然后就像处对象一样参加课程,多去看好的一面,多投入。

结语

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是抱怨时间不够用而是想办法改变,不是后悔报了那么多课,而是想办法如何下次避免,除此之外在这个在线课程超多的时代,你还有什么照顾好自己时间、精力的方法,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