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getful-system 1 : 前提

上帝在造人时给了人类很强的CPU,给了人类无限的HardDisk空间,只是给的RAM不够大

我使用这套系统已经有1年多了,虽然以前并未明确的提出这个概念,但是这个习惯早已养成。在和大家分享的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的问题,可以和我email联系或者直接回复,谢谢。

在“什么是浅阅读者的记忆系统:forgetful-system?”里面大致提到了一些Forgetful-system工作的前提:有效阅读,本文展开来详述。

  1. 对资料的评估:我个人认为有效阅读是建立在有明确目标的基础上的,就象你必须要有靶心,你才能评估到底是10环,9环还是8环。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占取主动,(请注意,我分享的很多经验中都提到“明确的目标”,我认为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它值得我重复再重复。如果既有“明确的目标”又有“浓厚的兴趣”那么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在浏览资料之前我们要明确这样几个问题:  
    1. 资料的主旨是什么?
    2. 我感兴趣的是什么?
    3. 我自己的观点是什么?
  2. 对HardDisk的理解:一位网友有这样一个形象的理解–“对于某资料反复的记忆最后让它像1+1=2那样深深地刻在我们大脑里,随时能反映出来.不知道对不对”我觉得是比较正确的。
  3. 解除阅读资料的焦虑感和麻木感:我认为焦虑感和麻木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不断的告诉自己的潜意识“我必须现在就把他记下来,因为在堆积如山的资料中,我几乎不可能再次浏览他”面对必须要一次性记忆的资料,我们会感到焦虑,当我们发现自己常常“过目就忘”的时候,我们会逐渐麻木,失去了对信息的敏感和目标。因此,我们需要带着上面提到的三点去阅读资料,然后把三个问题的答案放入forgetful-system,我们并不追求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就记到脑子里,我们第一次阅读的时候仅仅是过滤,在一次次的review中,会自然而然的放入大脑的HardDisk。
  4. 放入HardDisk的过程成本:这个不太好计算,只能去比较。
    1. 由于是“过滤式阅读”,因此材料会“减肥”,节约阅读成本(如果是只收集不记忆的类型,则这部分成本体现在今后的搜索上。包括整理、组织、查询、携带的成本)
    2. 按照科学的有规律的回顾周期,记忆率将大大提高,并且采用“无差别”的资料收集方式,将组织和整理的成本降到最低
    3.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我们每次回顾的时候得到的反馈是不同的,随着相关知识的积累,环境的变化,我们会在回顾中得到更多的领悟捕捉到更多的灵感。在放入HardDisk的同时激活自己的整个知识结构,这样为自己加正分也是在降低某种成本(不太好描述,抱歉)
    4. 在我们完成“放入HardDisk的过程”后,你也可以将资料归档在你的资料收集系统中,但是我不建议这样做,因为如果你没有记住他的信心的话,你永远也记不住。携带一个日益庞大的资料库也是需要成本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