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时间观念不强,或许是家长一手造成的

如果你的孩子周末疯玩,到了周日晚上才开始写作业,并且写到23:00了还没写完,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1、臭骂一顿+打屁股

2、休息要紧,跟老师发消息说明原因,明天补上

3、啥都不管,孩子慢慢写,自己先去睡觉

我的建议是第三种做法,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前两种做法分别会发生什么吧

父母在培养孩子拖延的习惯

1、臭骂一顿+打屁股

  • 这是父母无能为力的表现,只能通过打骂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对于“作业拖着写不完”这件事,没有建设性的改变
  • 然后孩子立刻觉得很委屈,就会哭,因为在他的心里会这么想:你不帮我,就会打我
  • 由此会产生三条分支,要么是麻木,也就是经常说的“打皮了”,要么是逆反,跟家长对吵、离家出走、就是不写作业,不能让父母得逞,要么是忍气吞声,哽咽着继续写作业,但从此再也不想学习,因为学习=难过
  • 不管孩子走哪条分支,最后都是一个结果:事与愿违,父母想通过打骂让孩子赶紧写作业,但结果却是根本无法写下去,或者短时间写完了,看着很有效,付出的是孩子从此不爱学习的代价

2、休息要紧,跟老师发消息说明原因,明天补上

  • 看上去是很有原则(休息好最重要),并且心疼孩子的父母
  • 但是即使父母一再强调“下不为例”,但聪明的孩子会立刻意识到有了“救命稻草”,摸清了父母的底线,下次作业拖着不写也没关系,只要拖到足够晚,父母会站在自己的面前替他解决问题的
  • 这会让孩子有安全感,与此同时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威信会降低,因为有父母挡在身前,老师再找麻烦,都有父母挡着,孩子可以很安全的“做自己”,如果把老师教孩子不恰当的比喻成一个游戏的话,那么父母此时就是这个游戏的“外挂”
  • 最重要的是,孩子并没有从这次拖延写作业当中学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建立时间观念更无从谈起

你看,我们的一个态度和行为,会引发后续一连串的行为和态度,就像是蝴蝶效应一样(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把拖延养成习惯的原因都是因为它的结果不够糟糕,不够让自己痛。你看不管是打骂、替写还是给老师求情,总之就是让这个结果变得不那么糟,保护孩子的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但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每一次作业都拖到最后

不要过于保护孩子

所以我建议你可以试一下这样子的一个流程:

  • 就让他拖到最后,看看是否会造成他不愿意接受的结果,比如说老师的批评?虚荣心的打击?同学的嘲讽?当然,怎么分辨出这是他“不愿意接受的结果”,是要考验一下父母的洞察力的
  • 然后这个时候父母再站出来去引导他,这是不是你想要的?不是的话我们应该怎么去调整和改变等等。父母之前肯定也说过“合理安排写作业时间”,“不要拖到最后再写”之类的话,但是时机不对,所以没用,等到他造成了自己不能接受的后果,然后父母再站出来引导,这时候这个话他才能够听进去。比如说他写作业没写完,让老师罚站,然后他觉得很丢人,他不能够接受这样的结果,然后这个时候站出来引导他,这时机就对了
  • 当父母和孩子通过引导的过程共同探讨出改变的方式以后,那就去让孩子去践行,注意,要从最简单的行动开始,比如说哪怕写10分钟作业
  • 接下来践行的时候,只要有一点点的进展,一定要去鼓励他,比如:“妈妈看到你非常努力的去调整写作业的时间,妈妈为你感到高兴,你一定可以的等等”,鼓励他的行为,而不是奖励,比如:“你做的太棒了,给奖励一个什么吃的喝的”之类
  • 鼓励完他的进展之后,可能过一段父母要对比一下结果,”孩子你看前面以前你是怎样的,现在是怎样的,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所以说时间日志可能是需要家长来记的,他原来写的作业多长时间,怎么规划的,什么结果,现在是怎样的?这个结果对比让一个比较理性的孩子,通常男孩比较理性,就很有说服力。
  • 最后拿到这个结果以后,一定要搞一个庆祝的仪式,你想怎么庆祝就怎么庆祝,不是说带着去玩,一定是父母全身心的陪伴进来,一起进行的一个仪式,就像我们女儿前两天过生日,我就把她写的诗做成诗集送给她,她就很开心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我相信孩子一定会有些变化的,不过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反复,有段时间还可以,过段时间又不行了,那么就反复的运用这个流程,让孩子的状态变得越来越稳定

结语

家长在可控的范围内要敢于让孩子去犯错,尤其是男孩,伤疤是一个男子汉的勋章啊,因为只有犯错了,遇到挫折了,他才能够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