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getful-system 4: 清理

上帝在造人时给了人类很强的CPU,给了人类无限的HardDisk空间,只是给的RAM不够大” —GTD Life

前面我们一起探讨了Forgetful-system前提收集回顾,今天我们来聊聊Forgetful-system的最后一个部分——清理。

这套系统的清理部分是具有最多争议的,但是我还是想把我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我认为我们经过“过滤式的收集”以及“发散性的回顾”之后应该“遗忘该遗忘的

如果我没有估计错的话,用Forgetful-system进行了一个季度的收集之后我们应该已经拥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庞大的资料库,一个季度以前的资料在我们每次回顾的过程中(也是加工的过程)已经比原始资料更加丰富,也正是因为回顾我们的大脑已经完全接受了他们(深深的印在脑海),所以这里出现了和普通资料收集系统不一样的方法:果断的清理掉

  • 清理的周期

我们应该每个季度对三个月前收集的东西进行最后一次回顾,然后清理掉他

  • 清理的原因

首先,如果我们继续象存储类收集系统那样持续的收集而不进行清理的话,我们会变得盲目,我不知道这些资料对我有什么用,也懒得去加工这些信息,最终的结果是将资料束之高阁(因此我在回顾步骤特别注重对信息的加工)。

其次,不进行清理的话会产生焦虑。这是我自己的经验,当后面有一堆不可预知的事情要办,或者有一堆人和我谈话的时候,或者有一堆钱要花的时候:),我就会非常焦虑,收集了过多资料的时候也是如此,脑子里不停的想怎么保存,怎么分类,怎么携带,怎么把保存的资料和我的需求联系起来。(就象会做1+1=2,却不会2+2=4)这也是Forgetful-system重点解决的问题,提倡“发散性的回顾”。

清理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理由(dead line)。不要给自己留后路,只要有后路,那么你“一定做”的事情一定会变成“可能做”。

  • 清理的工具支持

在整个Forgetful-system运行的过程中特别强调时间线。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因此对工具的使用有着一定的要求。不过好在现在很多的工具都支持这个功能,这个在Forgetful-system系列文章中会有详述。

记忆最终是要忘记,这个和GTD的理念不谋而合。

但是忘记并不代表遗忘,而是保存在大脑的HardDisk里,并且通过收集回顾过程中的加工,给这些资料赋予了若干的“标签”或者说是“触角”。

当你接受的信息触碰了HardDisk资料的“触角”时,那些资料便跃然而出,这是Forgetful-system系统的理想状态。